相信不少人對股票不會感到陌生,但對於債券的認識卻可能是一知半解,因為後者在香港市場並不算流行,惟在日本、歐美國家及地區,債券卻是很多人的主要收息工具,市場規模較股票還要大。對於希望穩定收息者,不妨先瞭解債券的運作方式。
債券是一種獲取固定收益的工具,債券發行之初已釐定年期及年息率、票面值等各項條款。債券會按預先釐定的息率水平,定期向債券持有人派發利息,並於到期日歸還本金。債券的派息金額及年期早已設定,過程中債券持有人每年或每半年可收取固定利息作回報,到期時便取回本金或票面值,故債券被視為長期收息工具。
究竟誰會發行債券?債券發行人主要分為政府或企業,前者為政府債券,後者則稱企業債券,目的是籌集資金作特定用途。顧名思義,政府債券是由國家或政府發行,市場一般認為政府債券違約機會較低,特別是美國等已發展國家的債券,更被視為頗為安全的收息工具,但亦由於較安全所以息率不算吸引。
政府與企業債券
至於企業債券則由不同公司或機構所發行,絕大部分企業債的息率較美國等級別的政府債券為高。由於息率較吸引,企業債券是不少投資者的收息對象,但揀選時宜留意債券的信貸級別,一般而言信貸級別較高者,息率回報較低,但也意味著較安全。
債券是長期的收息工具,年期通常以年計,有些更長達十年以上,通常債券年期愈長,息率愈高。債券年期主要分為三大類,短期債券一般年期約兩年以下,中期債券則為兩至十年,長期債券年期則在十年以上,而美國政府推出的國家級別債券,部分年期更達30年。
對於長達十年計的債券年期,或許有人會覺得頗長。其實,上述投資期只反映債券推出時釐定的年期,隨著時間過去,債券距到期日將會愈來愈近,因此實際上若在二級市場買賣債券,其實有很多不同年期選擇,投資者可就自己需要作篩選。不過,由於債券的作用是長期收息,故揀選時一般亦會選擇距到期日有四、五年或以上者為對象。
定時定額收息
哪麼什麼人會參與債券?由於債券本質是定期派息,息率在債券發行之初已釐定,故市場上其中一類主要參與者,是希望長期收取固定利息收入的人。例如一隻十年期,年息率4厘的債券,每半年派息一次。假設投資者A在債券發行時買入,投資額180萬元並持有至到期日,A便可每半年可獲取36,000元利息,十年期合共收息72萬元,到期時取回180萬元本金。
由於債券年息率,在買入債券時已得知,只要持有至到期日,而期間發行的企業或機構沒有出現違約情況,債券持有人便可定時定額地獲取穩定的利息回報。
不過,債券市場入場門檻稍高,通常每張債券最低投資額為20萬美元,在專業投資者(流動資產逾100萬美元)市場中是很普及的收息工具。至於資金較少者則通常透過債券基金收息,但其運作與債券卻有分別,在往後的文章中,我們會再繼續詳細剖析箇中特點,以及適合哪些類型的投資者。
如你想瞭解更多各類收息方案詳情,請按<登記預約免費專業諮詢>,填妥簡單資料,我們將盡快與你聯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