香港樓市過去數十年產生的財富效應,確令不少擁有物業的人身家水漲船高。不過,好多人話自住樓無論樓價升升跌跌,都與自己無關,因為升了不能賣,跌了也要住,只是紙上貴富。
現年65歲的陳伯,與同齡的太太早在五年前退休,他們早年已供滿兩個荃灣麗城花園單位,兩者現值約1,700萬元,表面看來兩老應該退而無憂。實情是家家有本難念的經,陳伯兩老最能感受到一生積蓄鎖死在兩間樓身上,而缺乏現金流的困境,樓價升升跌跌與自己均無關。
因為兩個麗城花園單位,一個是兩老自住,另一個則給細仔及孫兒一家居住,故兩間物業未能為兩老生活產出現金流。此外,陳伯的子女皆成家立室,但收入只夠自給自足,家用亦只是像徵式的每月數千元,令兩老退休後生活拮据。
現在陳伯兩老靠食老本過活,平日多數留在家中,盡量避免外出消費,更加不敢去旅行。
860萬收息改善生活
陳伯的情況或許是不少老友記的寫照,辛辛苦苦供滿層樓,但老來除了自住外好像一無所用,未能產出生活費。
香港人平均壽命在全球數一數二長,陳伯兩老認為勤勞了大半世,晚年不能這樣長期節衣縮食中度過。於是他們便尋找如何將兩間自住樓價值釋放出來的方法,及後透過「每月收益方案」為自己增加一份收入。
兩間麗城花園單位現價分別為940萬元及780萬元,且已供滿。陳伯將物業的升值部分釋放出來,將這筆為數約860萬元的資本投入收息工具,產出年息約142萬元,扣除供樓支出及借貸成本後,每年回報約為50萬元,相等於每月收益約41,600。
透過物業創造出這筆每月現金流後,陳伯兩老生活環境截然不同,現在可朝朝飲早茶,有閒錢買東西給孫仔,在有需要時幫助仔女減輕負擔,偶爾更可與一班退休老友記去旅行,生活壓力大為減輕。
倘希望能不賣樓增收入,以及進一步瞭解收息方案詳情。請按<登記預約免費專業諮詢>,填妥簡單資料,我們將盡快與你聯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