年輕人想贏在起跑線,若先天沒有一個富爸爸,就只能靠自己後天努力,而擁有高學歷或一技之長,成為將來在社會大學競爭的重要元素。
任職教師兼為一子之母的Tracy深明學歷是贏在起跑線的道理,今年37歲的她與同齡做文職的丈夫開始為囝囝的學業作部署,希望待兒子在港完成中學後,便送他到外國攻讀大學,給他更佳的學習環境,以提升競爭力。
Tracy一家三口住在港島區自置物業,現時仍要供樓,每月供款約10,000元,物業估值已升至約800萬元。
教師工作收入較穩定,Tracy現時月薪約40,000元,老公Michael月入24,000元。雖然,兩人每月收入合共64,000元,表面看一家三口連供樓,應該生活無憂。可是家家有本難念的經,Tracy及Michael均為家中獨生子女,加上雙方父母均已退休,所以兩人要兼顧四位長老的生活費,有關支出每月約24,000元,扣除供樓及供養雙方家長,Tracy一家三口的可支配收入約30,000元。
以可支配收入30,000元計,一家三口足夠生活,惟想額外每月儲蓄過萬元作為囝囝海外升學之用,則有點吃力。
去年孩子6歲生日時,Tracy及Michael決定要認真研究送囝囝到海外升讀大學需要花費多少,以及如何能一步步達到此目標。
12年後儲400萬升學
兩口子希望能儲到約300萬元資金,作為囝囝到海外升學費用,並將會在囝囝18歲時動用。以這筆錢現值300萬元計,計及每年約2.5%通脹率,12年後已相等於400多萬元。意味Tracy夫婦由現在起至12年後要儲得約400萬元,才能達成囝囝海外升學目標,即每月要儲約27,800元。
Tracy形容當時看到每月儲蓄金額,心裏感覺好灰,要累積這筆錢看來是遙不可及。直至他們得悉了原來自住物業升值後,可釋放其價值,在減低供樓壓力之餘,更可能每月獲取額外收入。
經瞭解詳情後,兩口子最終選擇了「減息免供方案」,將現值800萬元的物業部分價值釋出,套出約380萬元本金投放在收息工具,每年產出約62萬元。經過一連串的財務新安排後,每年產出的62萬元扣除供樓支出以及借貸成本後,Tracy每年仍可額外獲得約17萬元的回報,折合每月約14,000元。
Tracy便將這14,000元的額外收入儲起來,加上本來用作供樓的每月10,000元,每月便能騰出24,000元。這與原來計劃的海外升學儲蓄目標每月27,800元只差3,800元。
最後兩口子亦得到四位長老的協助,將生活費由24,000元降至20,000元,一家人齊齊為孫仔的未來出一分力。
Tracy及Michael透過將自住物業變資本,令整個海外升學儲蓄計劃終於由遙不可及,變成理想可達。現在一家三口繼續住在原有的自罝物業,只是換個方式找來「幫手」代為供樓,且能每月增加一筆額外收入提升儲蓄能力,減輕負擔之餘,更能穩妥累積財富。
倘希望為仔女升學作部署,用物業產出每月利息收入, 請按<登記預約免費專業諮詢>,填妥簡單資料,我們將盡快與你聯絡。